跨校选修课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2022下)

开课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任课教师 任晟姝
学时 30 课容量 200

课程英文名称:The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Films

任课教师:周星、王宜文、张燕、任晟姝、陈亦水

1.课程背景

以周星教授为主导的教学团队,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科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来,《中外电影史》系列课程已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梯型教学研究体系,为《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混合式教学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验与人才培养理念,相关课程因而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与连贯性。

课程宏观层面上简述了中国电影发展史,微观层面上从早期无声电影赏析、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创作实践、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人电影启蒙、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红色经典、新时期电影创作的复苏、“第五代”电影人的崛起、“第六代”电影人的成长、新世纪初中国式商业大片的发迹、新世纪以来艺术电影创作转型、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创新等层面系统讲述了中国电影不同年代的时代风格、影像特征、文化传统和创作特色等。

同时,课程讲述中重点选取每个时代的影像佳作进行深度解读,从电影史到史论潮流、从艺术史到产业史、文化史等,深入分析,打破了简单化的影片分析、历史讲述的惯例,形成了由历史到当下、由艺术到产业与文化的系统观照,从而搭建起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的立体化、多层次、示范性的中国电影史知识谱系。

2.教学目标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混合式教学课程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作为一门影视类美育通识课程具有思政教育的先天优势,借助影像文本可以与思政教育实现无缝衔接,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构建思政德育与影视美育相融合的教学机制。影像文本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电影通过影像中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以美化人,使得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精华、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红色经典的浸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种真正的浸润式教育模式。

3.设计原则   

该门课在教学设计上选取不同时代的经典影片29部进行深入鉴赏,带领同学们分析每部影片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视听语言、文化关照等角度的创作特色。该课程以影像为载体,贯穿历史文化潮流,凸显艺术表达的人文情怀,坚定弘扬国家文化核心价值观,追求以“影史教学、育人为核、文化为旨”目标,鲜活展现社会影像透射,鲜明表现进步文化精神,鲜亮张扬中国影像艺术本土传统。

 

4.课程大纲

(一)总论  课程导论

(二)第一章    中国早期无声电影鉴赏

(三)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鉴赏

(四)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人电影鉴赏

(五)第四章    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鉴赏

(专题讲座第一次) 中国早期电影发展述评(20世纪初——1949年)

(六)第五章    新中国“十七年”红色电影鉴赏

(七)第六章    新时期电影创作鉴赏

(专题讲座第二次)改革开放与新中国电影革新

(八)第七章    “第五代”电影创作鉴赏

(九)第八章   “第六代”电影创作鉴赏

(专题讲座第三次)“第五代”及“第六代”电影的创作实践与分化

  •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以来艺术形态探索类型鉴赏

(十一)第十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商业电影鉴赏

(专题讲座第四次)“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