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路大学将资源共享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1-05-24

    19所高校不仅可跨校选修课程,还可跨校辅修专业、互认学分等———

  位于北京西北部学院路附近的十九所高校联合起来,创办了 “学院路共同体”。这其中不仅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也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 学院等市属、民办高校。教学共同体从创办初期开始,就旨在将各个高校的强势专业和优势课程资源集合起来,开办各具特色的选修课,并将该特色一直保持至今。

  ●学生跨校选修“不亦乐乎”

   自从可以选报各类校外选修课以来,北京城市学院的大三学生小吴的周末生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继上学期的新闻选修课之后,在这学期她每周六下午都要去首都 体育学院学习瑜伽——而这些,都作为课外学分被记录在学生的成绩单上。据小吴介绍,自己和周围同学都对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用类选修课程很感兴趣: “像演讲与口才、电影赏析、心理学、金融证券学、周易都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就我本人来说,因为学的是出版营销专业,所以一直想多学点新闻、出版类的 相关知识,正好这些选修课满足了我。”

  这些课程正是来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所 组成的“学院路共同体”,也被称为“学院路大学”,其学生可以到19所高校中的任何一所学习其他优秀教学资源所开设的选修课。据了解,这19所高校的学生 可以在本科四年期间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修教学共同体的选修课程,而学费根据课程不同学时不同分为60、90和150元不等。

  笔者注意到,有不少同学在网上讨论跨校选修课,比如哪些课程比较有趣、哪位老师不能错过等等。甚至有同学在网上介绍自己的报名“心得”,那就是一定要一开放报名系统,就赶紧“下手”,这样才能报上自己心仪的课程。

  ●各类跨校选修课“夺人眼球”

   打开报名选修课的“学院路网站”,各类选修课程“包罗万象”,几乎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兴趣和涉猎。“中国音乐学院于2010年加入学院路‘教学共同 体’,是共同体的年轻成员,主要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水平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开设跨校选修课,”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老师告诉笔者,“其中《合 唱》、《笛子(萧)艺术实用课程》及《乐理与识谱》等课程,注重基础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循序渐进,学生选课踊跃,选课人数爆满。”

  ●学习到的是“毛皮”还是“皮毛”?

   “学院路共同体”创办10年间,共开课1200多门次,参加的学生超过10万人次。其各式各样的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热烈欢迎的同时,一些学生也发出了质疑 的声音。“我还有我周围同学都感觉在选修课上学到的知识并不是特别精深,一学期这么短的时间,而且一周就一次课,说实话我们也没有办法把一门课掌握得特别 好,尤其是像股票这种课程,一学期下来还是感觉有点‘云里雾里’的。而且选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的同学可能是对这个领域了解比较多了,我去了有点感觉 ‘跟不上’,”北京联合大学的李同学告诉笔者,“所以我们以后再选课的时候,会倾向于选一些实用类的可操作的课程,比如像插花、跆拳道、围棋之类的。”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杨鹏处长表示:“跨校的校际选修课学时分别为20、30学时两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系统完整地学习一些较专业的知识 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这些时间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其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选修这些 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老师也指出:“专业的音乐培养最好是‘一对一’的,门槛也 比较高。但在跨校选修课中,我们要基于目前学生的水平来设置富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专业性强的系列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和喜爱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 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气质,并能够深层次的欣赏音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态、性格的调整,丰富学生的知识 结构。”

  ●“学院路共同体”资源共享的不只是“选修”

  据悉,“学院路共同体”从加强学生人文、管理和科学素养的需求出发,互开选修课程、实现了校际间的学科优势互补,教学资源共享,构成了与学生所在校专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体系。目前,这一优势互补的范围也涵盖跨校辅修专业、互认学分等。

   中国音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老师介绍道:“除跨校选修课外,学院路 ‘教学共同体’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着教育资源共享、学科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开展跨校辅修专业培 养的教学合作活动。辅修专业利用各成员校优势资源,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杨鹏处长表示: “自从2008年以来,依托教学共同体多所成员高校的学科专业、师资优势, 举办了多个教学共同体辅修专业的试点。今后创造条件,依托中关村国家实验区的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以学分制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跨校间的学分互认和优 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创新机制,积极争取举办教学共同体辅修学士学位的试点,在更大范围内为19所成员高校的学生提供除主修专业以外的辅修学位修读机会。” 文/庄岩